在皮劃艇運動的展開過程中,不少人為了提高船速,熱衷于艇形的改造。19世紀末德國工程師赫曼根據自己的飛行經驗,將皮艇制造成魚形,提高了船速。以后,英國造艇家弗龍德發現船體越長阻力越小,速度也越快,因而造船者紛紛加長船體。1923年,丹麥、瑞典、奧地利等國家組成了一個工作委員會,規則了艇的長度為5.2米,寬度為51厘米,一直延用至今。
皮劃艇運動在歐洲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向來比賽的優勝者屬歐洲國家。在第di11屆奧運會上,皮艇的強隊是德國隊與奧地利隊,劃艇的強隊是加拿大隊和捷克斯洛伐克隊。
德國在現在皮劃艇項目中是十分強大的,它在近3屆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達總金牌數的三分之一強,其次是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盡管在第26屆奧運會上皮劃艇金牌的獲得者都是歐洲國家,但人們也一起注意到,金牌已渙散到6個國家,競賽愈來愈劇烈,成果愈來愈接近了。
下面,湖南漂流艇廠家山河游樂的工作人員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我國皮劃艇歷史: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與皮劃艇運動十分相似的“劃龍舟”比賽。現代皮劃艇運動是于1930年前后傳入我國的。英國人首先在上海建立了“劃船總會”,后來俄國人又在東北建立“水上沙龍”,那時的皮劃艇運動是專供外國人文娛的。
湖南漂流艇廠家山河游樂的工作人員說,在1952年底,我國初次制造出自己的皮劃艇。1954年在北京市水上運動會上,建立了男人1000米和女子500米皮艇比賽項目。“文革”期間,皮劃艇運動被迫停止展開,直至1972年才得以康復。1974年我國參加國際劃聯。1975年皮劃艇被列為全運會正式項目,同年我國開端參加國際錦標賽。2004年雅典奧運會,孟關良和楊文軍獲得男人500米雙人劃艇金牌,標志我國皮劃艇運動已經有部分項目步入國際Z先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