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漂流艇廠家常德山河游樂的工作人員了解到,皮劃艇分皮艇和劃艇兩個項目。皮艇起源于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所制作的一種小舟,這種船用鯨魚皮、水獺皮包在骨頭架子上,用兩端有槳葉的槳劃動。劃艇則起源于加拿大,因此又稱加拿大劃艇.實際上,這兩種艇都是從獨木舟演變而來的,因此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朝鮮、香港、澳門等地都把皮劃艇稱為獨木舟。

獨木舟是人類祖先在原始社會就已廣泛運用于漁獵和運輸的水上勞作交通工具。原始的獨木舟在世界許多地方發現過,例如非洲的埃及、南亞的印度和西歐的荷蘭。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我國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湖州錢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連江、廣東化州等都出土過獨木舟或船槳的殘骸,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歷史。
幾千年來,因為出產的開展和社會的進步,獨木舟已為其他船艇所替代。但是在一些遙遠、偏僻地區,獨木舟仍有其共同的生命力,如南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人、哥倫比亞的海達人、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以及我國西藏、云南、廣西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至今仍在制造和運用獨木舟,并且還組織民間的獨木舟競渡比賽。

現代的皮劃艇運動產生于1865年,蘇格蘭人麥克格雷戈以獨木舟為藍圖,仿制了一條名為"諾布·諾依"號的小舟,長4.57米,寬0.76米,重30公斤。麥克格雷戈從1865~1867年劃船周游了法國、德國、瑞典等歐洲國家,編寫了《諾布,諾依千里行》一書,從而活躍推行了皮劃艇運動。1867年他所創建的英國皇家皮劃艇俱樂部,舉辦了第diyi一次皮劃艇比賽。1924年1月由丹麥、瑞典、法國和奧地利發起,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了“國際劃艇聯合會”。同年,第8屆奧運會期間還進行劃艇表演賽。1936年第di11屆奧運會,皮劃艇開端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共進行了9項比賽。此后,皮劃艇的比賽項目不斷變化,奧運會共設有12個項目。
此后,皮劃艇運動逐漸鼓起,到19世紀末,皮劃艇運動已成為歐美各國廣泛開展的一項體育活動。但是,湖南漂流艇廠家常德山河游樂的工作人員十分仔細的告知我們:它比我國的"龍舟競渡"晚了將近2000年。